•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 清华大学刘静教授与中科院邓中山教授应邀做客 “三峡•天问大讲坛”

    发布日期:2023-03-16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宋银宏/文 李志芳/图3月15日上午,中国液态金属首席科学家、国际“威廉·伯格”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刘静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液态金属与低温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教授邓中山应邀为我校师生在图书馆昭君厅作“三峡天问大讲坛”第26讲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基础医学院院长李新志教授主持,三峡大学副校长李东升教授致词,来自基础医学院、健康医学院及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师生在现场及腾讯会议线上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刘静教授以《液态金属生物医疗与健康技术》为题,从液态金属的基本特性着眼,介绍了镓基合金、铋基合金等典型代表及其衍生的各种复合材料。特别剖析了液态金属在生物医疗、电子信息、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柔性机器人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所带来的变革性作用。

    邓中山研究员以《中国液态金属谷产业的构建与发展》为题,阐述了常温液态金属蕴藏的诸多以往从未被认识的新奇物性;介绍了液态金属的产业发展情况,包括液态金属的四大应用领域以及十大产业、液态金属谷的发展模式、发展现状,并提供了产业发展解决方案。

    报告会后,刘静教授、邓中山研究员与参会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大家纷纷表示两位教授的报告生动精彩,从液态金属科研的立题到最后临床及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应用,极大拓宽了师生的视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对后续大家的学习和科研必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刘静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学会液态金属材料分会主任。在四年一届的国际学术大会上,刘静获得国际传热界最高奖之一“威廉·伯格”奖。长期从事液态金属、生物医学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领域交叉科学问题研究,并做出系列开创性贡献。发现液态金属诸多全新科学现象、基础效应和变革性应用途径;开辟了液态金属在生物医疗、柔性机器人、印刷电子、3D打印、先进能源以及芯片冷却等领域突破性应用,提出并推动了中国液态金属谷与液态金属全新工业的创建和发展,成果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影响,为诸多科学杂志如New Scientist, MIT Technology Review, Nature等大量专题评介;研发的众多液态金属应用系统、高端肿瘤治疗装备及无线移动医学仪器等得到广泛应用。出版有17部跨学科前沿著作及20余应邀书章;发表期刊论文500余篇(50余入选期刊封面或封底故事);获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

    邓中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在液态金属应用、先进散热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已主持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曾荣获第22届国际制冷大会Best Poster Award、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等奖项,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曾应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分会主席。

    据悉,此次报告会由科技发展研究院、基础医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