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特色中草药药效物质基础、药理机制研究与开发利用研究团队
团队简介:鄂西素有“华中药库”之美誉,该区域有驰名中外的多种道地药材,其中三峡库区、恩施、神农架等区域更有“中药植物基因库”之称,为中(草)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研究团队以鄂西特色中(草)药(如竹节参、木瓜、黄精等)以及多种临床疗效显著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资源品质评价、活性成分分析、药效机制研究、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等环节进行研究,以促进鄂西中(草)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快速发展。以该团队为核心,建立了“三峡大学鄂西特色中(草)药现代化”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团队取得了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中药竹节参资源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药效机理研究与应用”获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研究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2项,发表SCI研究论文20余篇。
该团队由免疫学、药理学、中药学、中医学等多学科背景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其中包括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楚天学子1人,教授4人,博士9人。
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袁丁,1964年7月生,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三峡学者,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宜昌市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校科协常务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委。现任三峡大学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三峡大学中草药资源研究与开发研究所所长、三峡大学鄂西特色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先后任三峡大学基础医学部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三峡大学临床教育管理中心主任,三峡大学仁和医院院长等职。主导确立了以鄂西特色中草药的综合研究与开发为团队研究方向,长期从事鄂西特色中草药活性成分分离、鉴定、中药质量评价、质量控制、中药药理、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2013年带领科研团队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鄂西区域特色中草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资源保护利用》;2015年主持成果《中药竹节参资源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药效机理研究与应用》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撰写专著《竹节参基础与应用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十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长学制教材1部,其它教材十余部。

张长城,1973年11月出生,医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湖北省科技奖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The World Journal of Men's Health等期刊杂志审稿专家。

王婷,1979年3月生,医学博士,药学系主任,药理学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三峡大学拔尖人才,湖北省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湖北省青年博士“晨光计划”人选。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项,累计经费约150余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三)。主要从事神经衰老发生机制与中药药理防治研究。

顿耀艳,1980年1月生,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衰老过程中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干细胞变化的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培养硕士生4人,协助指导硕士生5人。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含JCR 一区论文1篇)。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宜昌市科技局医疗卫生科技项目1项。
周志勇,1982年10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衰老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中药改善作用研究。聚焦于从mTOR介导的自噬方面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近5年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oxicology letters、phytomedicin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篇,CSCD论文5篇;作为主要参与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5项。
赵海霞,1986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为三峡大学健康医学院药学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生殖衰老的发生机制与中医药防治机理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4项;近三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Andrologia、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国内外杂志审稿专家。
团队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年度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负责人 |
经费(万元 |
执行时间 |
2018 |
从调节ATF6/c-fos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苷改善衰老睾丸支持细胞功能衰退的分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赵海霞 |
57
|
2019.01.01-2022.12.31 |
2017 |
从调节内质网应激与Sertoli细胞功能研究五子衍宗丸改善衰老睾丸生精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张长城 |
54
|
2018.01.01-2021.12.31 |
2017 |
从miR-155/SOCS1/NF-κB信号通路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抑制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的分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袁成福 |
50
|
2018.01.01-2021.12.31 |
2016 |
从内质网应激放大TLR4炎症信号通路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分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刘朝奇 |
60
|
2017.01.01-2020.12.31
|
2016 |
TXNIP介导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衰老大鼠神经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三七总皂苷的干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王婷 |
57
|
2017.01.01-2020.12.31 |
2015
|
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与谱-效相关联方法研究竹节参资源品质差异形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袁丁 |
25
|
2016.01.01-2017.12.31 |
2015 |
从调节EGFR/ERK1/2通路与Sertoli细胞功能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大鼠睾丸功能衰退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
赵海霞 |
18
|
2016.01.01-2018.12.31 |
2015 |
五子衍宗丸对衰老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张长城 |
59
|
2016.01.01-2019.12.31 |
2014 |
从 miRNA34a/SIRT1/p53 通路介导肝细胞衰老研究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与木瓜苷的干预作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刘朝奇 |
72
|
2015.01.01-2018.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