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师资风采   >   学术团队   >   正文
  • 盛德乔团队(肿瘤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研究团队)

    发布日期:2022-06-16    作者:    浏览次数:[]

    盛德乔团队

    三峡大学肿瘤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研究团队

    团队科研情况

    肿瘤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研究团队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2, 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9人,6人有出国留学经历,省级人才称号1人。团队主要围绕恶性肿瘤这一人类重大疾病开展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的基础、技术和应用研究。着重在肿瘤微环境与靶向治疗,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筛选,肿瘤免疫与表观遗传调控等方向开展研究。目前在研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团队负责人 盛德乔 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介绍

    盛德乔,教授,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回三峡大学医学院工作。2006年至200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医学院免疫与风湿病学系从事I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任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三峡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

    曹春雨,教授,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2009-2012);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药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博士后(2014-2016)。湖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会员。现任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表观遗传治疗靶点和AAV介导的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

    谭潇,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省级人才,法国里尔一大生命科学学士,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生物交叉学科博士。三峡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宜昌市第六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三峡大学医学部副部长,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靶向组织激肽释放酶7的新型香豆素衍生物自杀性底物抑制剂用于抗胰腺癌的应用基础研究。

    刘晓雯,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20132016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副主任。长期从事肿瘤生物治疗、肿瘤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吴红艳,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会员。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肿瘤的生物治疗。

    黄益玲,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宜昌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常见肿瘤发病机制及抗肿瘤药物研发。

    秦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6-2019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表观遗传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及乳腺癌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

     

    团队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肿瘤微环境与靶向治疗

    本方向围绕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介导肿瘤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开展研究,为肿瘤靶向治疗寻找新的靶标。肿瘤微环境由除了肿瘤细胞以外的众多免疫细胞、间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活性介质组成。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以及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共同介导了肿瘤的免疫耐受。研究方向包括: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机制及干预,包括Treg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以及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的抗肿瘤效应;非免疫微环境的组成及作用,重点研究炎性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找潜在的抗肿瘤靶点。

    研究方向二: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筛选

    本研究方向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能够抑制肿瘤的新靶点,并采用高性能计算机辅助筛选与设计技术,针对相应的分子靶点挑选出能够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化学合成等方式构建筛选后的小分子抑制剂,在评价各类小分子抑制剂抗肿瘤效果的同时,探索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和信号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其靶向性作用和抗肿瘤谱。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奠定科学基础,从临床前药效实验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研究结果,并在未来的肿瘤临床治疗中产生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研究方向三:肿瘤免疫与表观遗传调控

    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RNA甲基化、microRNA以及LncRNA等表观遗传调控途径的异常改变在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包括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方向主要探索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肿瘤表观遗传靶点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建立新的肿瘤表观遗传靶点筛选技术体系和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基因编辑工具。

     团队负责人:盛德乔教授   联系电话:0717-639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