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师资风采   >   学术团队   >   正文
  • 李新志团队(医用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研究与转化研究团队)

    发布日期:2022-06-16    作者:    浏览次数:[]

    医用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研究与转化

    研究团队

    团队科研情况

    医用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研究与应用转化团队成员是基础和临床的结合,涵盖三峡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相关人员现有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博士10已经建立持续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医用生物力学组织工程学研究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研究经费5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专利应用转化4在新材料、创新药物研发转化上取得实质成果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相结合,学科特色突出“医工融合”的人才梯队。

     

      

    团队负责人 李新志 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介绍

    李新志,医学博士,骨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三峡大学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三峡学者,宜昌市卫生局局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博士期间完成国家973项目的子课题:原发性与继发性骨肿瘤的转移效应基因研究。近年来作为负责人获得省教育厅、科技厅、三峡大学基金项目、宜昌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课题资助多项,获发明专利5项。获2008、2014年宜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荣获2009年宜昌市十佳医生、2010年宜昌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2014年成功举办宜昌地区首次“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活动。

    主攻方向为脊柱、脊髓疾患和关节损伤,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出色解决本专业复杂技术难题,业绩突出。开展颈椎和腰椎的前路和后路手术填补了医院的多项空白,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颈椎齿状突骨折前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前后路手术治疗、椎间盘的微创手术治疗、骶椎肿瘤切除、胸腰椎病变360°切除、人工关节置换、肿瘤假体置换、下肢畸形延长术等多项新技术,在脊柱损害控制和多发伤的救治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在骨肿瘤的转移机制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中紧跟国际前沿,带教研究生10余人,近年来在《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Mol Med Rep》等国家级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SCI收录一篇,参编著作2本,多次在国际和全国性会议上大会交流发言。

    李世刚,医学博士,医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获得者,湖北省急需紧缺特聘岗位获得者,三峡大学“151”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3部;发明专利申报2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已通过省级科研鉴定为国内领先成果4项,先后获得第九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二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第八届宜昌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提名获得者等荣誉担任多家SCI源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学组委员,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评审专家, 湖北省药品采购评标专家,湖北省药理学会理事,宜昌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宜昌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宜昌市卫生专家库专家,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以来围绕炎症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探讨抗炎免疫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作用靶点,为揭示疾病的病理本质和创制作用于新靶点的药物提供创新性思路和科学依据。尤其在以类风湿关节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的研究方面,利用整体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研究方法进行创新药物研究,取得了明显成绩,如木瓜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产生了明显影响,开发出抗炎免疫调节药物奠定基础

    余祥工学博士,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目前现承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三峡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计划1项,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内的科研项目3项。以第一或共同第一发表Nature子刊(IF > 10)3篇,其中两篇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篇国际光学顶尖级期刊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主要从事仿生性纳米载体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基于高密度脂蛋白设计靶向肝脏非实质细胞的仿生性纳米载体,并通过共包裹小分子药物靶向治疗肝脏慢性疾病;蜂毒适配子自组装纳米颗粒抑制骨肉瘤效应及机制研究;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及纳米技术,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三维肝脏类器官。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医用生物力学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人体骨关节组织的发育、功能、缺损、再生等的机理研究,综合运用工程学、医学和信息学等多科学原理、发展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到人体系统多个层次,用于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属于力学与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等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2、组织工程学研究方向主要利用医用高分子、生物陶瓷、医用金属材料及医用纳米药物、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综合采用材料学、药物化学与制剂、药理学技术与方法,用于骨关节疾病的人工材料的设计、3D打印技术的临床开展,以及人工材料载体与药物结合防治软骨退变与骨组织缺损重建等方面的应用。

     

     

     

    团队负责人:

    李新志教授  联系电话:13972518057  电邮:1127369782@qq.com

    李世刚教授  联系电话:15872458627  电邮:595835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