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师资风采   >   学术团队   >   正文
  • 曹春雨团队(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治疗团队)

    发布日期:2022-09-07    作者:    浏览次数:[]

    肿瘤表观遗传基因治疗团队


     

    团队简介:

    该团队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归国学者、三峡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和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王艳林教授的研究组发展而来。目前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多个基础医学学科的研究人员组成,主要研究肿瘤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肿瘤微环境和重组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新策略。

     

    团队特色技术:

    1. 基于Tn5转座酶的DNA甲基化测序和ATAC-SeqCUT&Tag基因组学研究。

    2. 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的靶向性改造、体内基因编辑和体内基因靶向递送研究。

     

    团队获批项目:

    近年来,该团队获批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湖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四项湖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四项宜昌市医疗卫生科技项目、五项开放基金项目;2019年以来与北京、南京、苏州、武汉、宜昌等多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生物技术研发合作,目前已签署合作项目8项,合同经费120余万元,到账横向科研经费70余万元。2022年获三峡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科技强基计划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培育计划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精胺氧化酶作为抗肿瘤治疗新靶点的实验研究,2006 面上项目,王艳林;

    2. 重组钙网蛋白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2008面上项目,王艳林;

    3. 抗酶抑制因子-1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转化的实验研究,2014面上项目,王艳林;

    4. AZ-AZIN1作为抗肿瘤治疗分子靶点的实验研究,2015青年项目,吴红艳;

    5. HDAC5-LSD1调控轴为靶点的抗三阴性乳腺癌实验研究,2018面上项目,曹春雨;

    省部级项目:

    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三峡区域药用植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2008,王艳林

    2. 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面上项目,联合抑制HDAC/LSD1用于抗三阴性乳腺癌的实验研究,2017,曹春雨

    横向项目:

    1. 健康人群免疫力评估方法学模型的建立,2022,曹春雨,黄晓飞,吴红艳;

    2. 一种AAV介导的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小鼠模型开发,2021,吕亚丰,曹春雨,吴红艳,杨建林;

    3. AAV介导的脊髓性脊肌萎缩症基因治疗研究,2021,曹春雨,吕亚丰,吴红艳,杨建林;

    4. 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LD)疾病基因治疗研究,2021,吕亚丰,曹春雨,吴红艳,杨建林;

    5. COVID-19 刺突蛋白感染效应的Ace2阻断研究,2020,曹春雨,吕亚丰,杨建林,;

    6. 基于SMA小鼠的脊髓性脊肌萎缩症治疗研究,2020,曹春雨,吕亚丰,杨建林;

    7. AAV血清型的筛选与鉴定,2020,曹春雨,杨建林。

     

    团队成果:

    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在J Immunother Cancer IF:13.75Clin Cancer Res IF:10.1Cell&Mol Immunol IF:10.629Oncogene IF:9.86Int J Cancer IF:7.6Plos Biology IF:11.4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成果被柳叶刀等国际知名期刊引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

    省部级科研奖励:

    1. 基因工程制备的钙网蛋白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2014,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 多胺代谢途径作为靶标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018,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国家发明专利:

    1. 一种抗人精胺氧化酶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王艳林,李春红,杨建林,韩钰,蔡富强。 专利号:ZL 2011 1 0263239.4

    2. 一种小分子抑制剂SLD9059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王艳林,杨建林,曹春雨,孙丽丹。专利号:ZL201711423096.2

    3. 一种小分子抑制剂SLD1338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曹春雨,王艳林,杨建林,孙丽丹。专利号:ZL201711424601.5

    4. 一种标记恶性肿瘤细胞生物标志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曹春雨,肖述章,谭潇,王艳林。专利号:ZL201711207381.0

    5.  一种小分子抑制剂AZIN30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吴红艳、欧洁、曹春雨、王顺超。

    专利号:ZL 2019 1 0272991.1

    6. 一种小分子抑制剂AZIN18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吴红艳、欧洁、曹春雨、王顺超。

    专利号:ZL 2019 1 0273003.5

    7. 一种肿瘤标志物钙网蛋白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及应用,刘朝奇,吴薇,杨建林,汪龚泽。专利号:ZL201310025418.3

    8. 激活宫颈癌Hela细胞中LRIG1基因表达的双链SaRNA 分子,黄益玲,黄利鸣,严静,胡火军,鲁华,向珺昱,夏玉桦,黄紫玹,王霖,汪聪。

    专利号:ZL202110621966.7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Hongyan Wu, Xinyi Tang, Hyo Jin Kim, Shahrzad Jalali, JC. Pritchett, JC Villasboas, AJ Novak, Zhi-Zhang Yang and SM. Ansell.Expression of KLRG1 and CD127 defines distinct CD8+ subsets that differentially impact patient outcome in follicular lymphoma. Journal ImmunoTherapy Cancer, 2021. IF:13.75

    2. Z-Z Yang, Hyo Jin Kim, Hongyan Wu, Shahrzad Jalali, Xinyi Tang, JE Krull, Wei Ding, AJ Novak and SM Ansell. TIGIT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T-cell suppression  and

     exhaustion and predicts clinical outcome and anti-PD-1 response in follicular lymphoma.Clin Cancer Res, 2020. IF:10.1

    3. W Wang#Ya-feng Lv#, Yan-jun Zhang, Wen-ji Dong, and Y Zhang. Generation of a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 from a patient with Krabbe disease. Stem cell research, 2020. IF:5.7

    4. Chunyu Cao#, Hao W#, Shauna NV, Uma Chandran, Ye QYong W, Steffi Oesterreich, Nancy ED and Yi Huang. HDAC5–LSD1 axis regulates antineoplastic effect of natural HDAC inhi bitor sulforaphane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8. IF:7.6

    5. Chunyu Cao, Shauna NV, Rohit B, Jeffrey L.F, Steffi Oesterreich, Nancy ED and Yi Huang. Functional interaction of histone deacetylase 5 (HDAC5) and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 promot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Oncogene, 2017. IF:9.86

    6. Cheng MB#, Zhang Y#, Cao CY, Zhang WL, Zhang Y, & Shen YF. 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Demethylase KDM3A Determines Target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Heat Shock. PLoS biology, 2014. IF:11.4  

    7. Chunyu Cao, Yu H, Yushan R and Yanlin W. Mitoxantrone-Mediated Apoptotic B16-F1 Cells Induce Specific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9. IF: 10.62

     

    团队成员:

    曹春雨,校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14-2016),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湖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免疫科普与教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乳腺肿瘤表观遗传治疗靶点和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

    黄晓飞,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三峡大学健康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理事,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理事。主要从事肿瘤与糖脂代谢的治疗靶点研究。

    吴红艳,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博士,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2017-2018)。现任中国免疫学会会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肿瘤微环境免疫组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吕亚丰,讲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主要从事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改造及其在单基因遗传病如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症(GLD)、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N)和抗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

    黄文峰,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宜昌市政协委员。现任中国解剖学会会员,湖北省解剖学会委员。主要从事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

    杨建林,副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硕士,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肿瘤免疫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鲁华,讲师,三峡大学医学院硕士,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肿瘤病理学研究。

     

    团队负责人:曹春雨   联系电话:0717-6397179  邮箱: caocy@ctgu.edu.cn